我们往往对于自己追求的事物一无所知——胡泳新著《流行之道》出版发行

2022-11-08 14:52:4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8日讯  近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著名学者胡泳新著《流行之道》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书影800X800-外封+腰封-透明底

  胡泳教授系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是国内媒介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早在1996年,胡泳便译介了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一书,这本数字研究领域划时代的经典作品开辟了中国数字化研究的浪潮,并对推动中国互联网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胡泳也被誉为“数字时代的严复”。

  本书全面呈现了胡泳教授近几年对“流行”事物的立体思考成果,通过对如“元宇宙”“自动驾驶”“直播电商”“特斯拉汽车”等具体对象的分析,深入展开对当下数字化时代中“流行之物”的传播逻辑的探究,并针对数字鸿沟、数据隐私、后真相时代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网络世界的信息撕裂、网络暴力等现象做出了独到的深刻解释。在书中,胡泳以三种不同的观察视角入手,分别从正面分析、反思批判,和拉开距离的外部思考对当下互联网世界中的流行的“人”“事”“物”和流行词汇进行了总结归纳和深度分析,多元化、立体化和系统性正是本书的一大主要特征。此外,本书精心为读者总结了72个底层关键词,帮助读者更好认识流行事物的底层逻辑。

  在胡泳看来,“流行”首先是一种产品,但无论是“引爆点”理论,还是“长尾效应”理论,都无法很好地解释当下数字时代的流行传播规律,标榜着“民主化”的数字技术正在带来相反的东西:权力集中和赢家通吃。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对自己追求的“流行”一无所知。

  胡泳教授在说明本书创作初衷时写到:“流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为什么有些歌曲、电影、游戏、应用程序或名人会爆红,而另一些则会失败?‘走红’到底是运气还是有科学依据?本书虽名为‘流行之道’,但并不能揭示某种单一的流行秘密——流行从来没有完整和完美的公式,因为假如有的话,每个人都会竭力仿效它,那么流行物反而随之变成大路货了。然而,尽管没有流行的成功公式,但流行背后还是有规则可循。这些规则事关我们为什么喜欢我们喜欢的东西,以及流行背后的文化是如何变化的。本书试图探讨这些规则,并折射流行背后的文化变迁。 ”

  随着数字化社会的到来,信息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庞大的信息平台在智能算法的加持下改造了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乃至塑造自我的方式。数字化的媒介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工具,而成为了人们生活其中的重要空间。当社会化生产、消费与分配的机制被互联网所中介后,以“流量”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指标成为了指引人们改造世界的“灯塔”。

  数字化改变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数字媒介深入我们生活的肌理,像毛细血管一样铺设开来,为我们提供必须的信息服务。我们在获取便利的服务、感受技术带来的美好体验时,更应警惕“免费”的包装下早已标好的价格。“流量至上”思维主导下的互联网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我们被流量困在数字化的信息监狱里,不仅毫无察觉,更是主动与资本合谋,协助统治者、操控者实行自我规训、自我操控。

  但无论如何,数字化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技术、商业、文化、媒介......社会生活是一架高度复杂的精密仪器,那些流行概念和语词正如维持机器运转的传动带,把每一个个体凝聚成群体。“流行”里既藏着商业成功的机会,也悬挂着收割主体性的镰刀,我们究竟该如何审视那些流行浪潮带来的影响,又如何在浪潮之下守住自己的理性生活,需要我们自己铺设自己的思考之路。

  《流行之道》正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窗口,它所指向的不是精英化的思辨游戏,而是关乎当下、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存境遇问题。(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张乐群
新闻关键词:《流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