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氢岛”绿之“芯”
鲁网5月11日讯 沿着北纬36度海岸线,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青岛:一个城市的氢燃料电池车全部用上了青岛的氢,一个厂区的办公用电全部使用绿电,一台“超级大脑”能够控制22套生产装置及相应储运和公用工程配套设施,878名员工可以创造620亿元年产值……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炼化),作为国内首座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企业,在她成立20周年之际,为“东方氢岛”注入了绿之“芯”。
二十年奋力奔跑 见证能源分子形式进化
中国石化正从传统的“卖油郎”向“油气氢电服”现代化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建设“中国第一氢能公司”正是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体现。在青岛炼化利用副产氢生产燃料电池氢的“青岛氢能资源基地项目”中,我国首台2000m³/h加氢母站用氢气充装压缩机正在高效运行。青岛炼化承建的“青岛氢能资源基地项目”,是山东省“十四五”氢能重大示范试点项目,也是全省最大的氢燃料电池供氢项目。
这些氢燃料,已经在多个场景中大显身手,山东港口青岛港在全球港口中率先投入运营氢燃料集卡车,真情巴士陆续上线百余台氢能源公交车,服务于西海岸新区多条公交线路。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它燃烧的最终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害。“碳达峰 碳中和”背景下,各国都在加速开发利用这种清洁能源。在山东,每天有600多辆氢能源公交车行驶在路上,预计每年可减少2万多吨碳排放,这相当于种植了100多万棵树木。
早在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相继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打造“东方氢岛”等战略要求。今年上半年,国内首座石化生产企业“临厂建站”并对社会经营服务的母子加氢站即将投入运行,这将大幅降低燃料电池氢气的加注成本,推动氢能源汽车的发展。
目前,青岛炼化已启动利用光伏绿电制绿氢项目,预计明年建成投产后,青岛港氢能集卡车和青岛市氢能公交,都将用上零碳排放的绿氢燃料,让青岛的天更蓝,水更清。
“超级大脑”智能控制 节能高效跑出加速度
16名员工、几十个屏幕,就能完成22套生产装置及相应储运和公用工程配套设施的集散控制,24小时无死角监控,确保各条生产线安全平稳生产。这里是青岛炼化的中央控制室,它是整个厂区的“超级大脑”。
青岛炼化的新质生产力,不仅是随处可见的新能源、新材料,更是生产方式的数智化。
2021年,中国石化首个云计量鹰眼管控系统在青岛炼化上线运行,标志着计量方式由人工、分散向智能、集中的转变,为石化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可复制推广的青炼方案,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计量效率和顾客的满意度。通过云计量鹰眼管控系统,司机短途汽车运输业务过去每天只能完成一单,现在可以完成两单,其他水运/管输油品业务计量时间由1小时缩短为零待时。
青岛炼化炼油工艺专家王寿璋介绍说,经过多年渐进追赶的持续优化,青岛炼化的炼油能效水平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连续11年以原油加工组第一名的成绩获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荣誉称号,在参与的国际能源绩效评价体系中处于亚太先进水平。
高能效跑出更快的发展速度,目前青岛炼化年产汽煤柴成品油800多万吨,液化气、石油焦、聚丙烯、苯乙烯、混苯、硫黄等各类石化产品200多万吨,878名员工能够创造620亿元的年产值。
聚焦创新驱动,抓好转型升级,探索“双碳”战略下的绿色发展新路径,探索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更多可能性……在青岛炼化打造世界领先城市型炼化企业的蓝图上,我们看到了“东方氢岛”的绿之“芯”。(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