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长篇小说《家园》出版:“融合”是不同文明共同发展的大势所趋

2024-05-08 19:50:3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8日讯  古老的《萨迦格言》说:“大海要成为水的宝库,必须汇集所有的江河。”这种“汇集” 不仅是水的汇集,更是文化、文明的汇集。

  近日,作家达真长篇小说《家园》由天地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上市。本作品是达真“康巴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架构宏大,立意高远,由地域性的“民族融合”到突破民族和国界的“和合共生”,讲述的是人类的故事,世界的故事。至此,达真二十年的创作逻辑得以圆满,也为读者打开了更加丰盈、多元的文化审美和文学审美。作品已先后入选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四川省2024—2025年度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四川省作家协会2023年重点长篇小说资助项目、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2022年度出版资助项目。

《家园》立体图(1)

《家园》作者:达真/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

  故事空间维度从藏地草原、东部沿海及至海外。知青王本昌在长江源头与藏族女子达瓦志玛结为夫妻,后回到长江之尾的上海,致力于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达瓦志玛的好姐妹斯郎措曾与土司之子曲扎私定终身,曲扎远走他乡后,斯郎措一生未嫁,她视达瓦志玛的孩子琪加达瓦如己出,给予了无私的爱。两个好姐妹既是朴素平凡的藏族女性,更是智慧博爱的中华女儿。斯郎措的弟弟土登一家曾在藏地无人区艰难求生,其传奇经历蕴涵的是最坚韧的人性。长江之水注入大海,生活在大海另一边的曲扎,则博览吸纳中外文明精华,亦一生思念精神原乡,致力于传播东方文化。

  作者用先后接触了藏文化、汉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琪加达瓦这个人物,精妙地串联起王本昌、曲扎、土登、斯郎措等人半个世纪、跨越两大半球的命运起伏和勾连,通过传奇性的多线故事演绎以及人物群像塑造,展现时代转折大背景下人们的命运沉浮、社会的沧桑变迁,内蕴中华民族共通的情感记忆和精神家园,表达了“融合”是不同文明共同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也正是书名“家园”的深意所在。

  早在“康巴三部曲”的构思阶段,达真就已经前瞻性地意识到了民族文化发展中“交融”的必然性与重要性,这得益于他作为一个康巴人,对康巴藏族文化内核的深刻理解以及深厚感情。这份理解与深情,贯穿于他之后多年驰而不息的文学实践。因此,在整个“三部曲”的创作过程中,达真创作意识步步递进与升华,最终在《家园》中将民族文化交融这一立意铺陈完整。

  作为康巴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达真通过长篇小说《家园》完整铺陈民族文化交融之立意,深挖人性的坚韧、善良和伟大,将一幅汉藏民族不断融合、携手奋斗的民族团结画卷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作家谢有顺读完小说便指出:“达真的笔下,康巴文学不再只以藏族聚居区生存状态为叙事对象,也不聚焦于地域性或民族文化差异,《家园》深挖并赓续了民族交融文化所具有的启示性,以及长期未被外界理解的精神内核。这使《家园》不仅能代表藏文化的豁达,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多元与坚韧、包容与和平。”

254442adcad46b24c139330f27e8cf8

作者达真

  在达真的创作蓝图中,“和合共生”的主题是一大特色。他在笔尖倾注了对天地万物的浓烈感情和依赖,人与自然的和谐、万物一体的浑然天成充溢在字里行间,行文粗犷而独具一种原始野性,赋予了其作品独特而深邃的文学品味。

  在《家园》中,这一特色依然贯穿始终,从麋鹿江右岸的断头马道到会说话的转世乌鸦,从刻着经文的石头到流着泪的本尊佛,从被落日余晖笼罩的银狐神山到马帮的笑声和歌声,世间万物都具有生命和神性,人与自然的相处和谐而悠久。

  如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所说:“在我们的现代文学中,人与自然、‘我’与自然的书写还没有经过现代语境的充分考验,不是从现代以来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分泌出来的,基本上是从古代穿越过来,从西方空降过来。而达真的《家园》则试图从这个语境中,从人与自然间,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学的各种中介之间,找到想要表达得更为宽广的生活世界。”(通讯员 杨露)

责任编辑:刘兆
新闻关键词:《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