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之美,不可言传的艺术
鲁网12月10日讯 你心中理想的领导者是什么样的?是循循善诱、启发智慧的贤者;是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斗士;还是一呼百应、极富号召力的首领?其实,无论是哪一种,你会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领导风格对于团队目标的达成都能起到一定积极的效果,但其作用方式却大相径庭,其关键是“领导力”。
作为一个古老而时尚的名词,“领导力”内涵在不断得到扩充。如同美一样,领导力也需要。
领导力之美,永不过时的话题
追求美是人的本性,人们往往本能地而非理智地向往美的意境,对领导力的追求亦如此。领导力曾被认为是基于特定的领导岗位的能力,现如今,通过将领导岗位所带来的“权力”和人本身所具备的“影响力”分离,对领导力的定义和研究被看作是一种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深灰变革的合作过程,是一种面向未来不可或缺的能力。
“如同美一样,领导力是可以量化的科学,也是不可言传的艺术”。
这句话出自《领导力通识课》,作者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永达和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战伟萍。两位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与交流经验,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视角全面展开,同时结合中国文化和时代发展的特点,阐释了在各种情境下领导力所需的能力要求和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提升领导力的途径。
领导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寻找人生意义、成就自我的过程。它是人之为人自然而然的需求,也是永不过时的话题。也如同美一样,需要与外部环境的统一和谐,并且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也要取法乎上的眼光。
汲取理论精华,激发领导潜能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领导力,只有最贴合具体情境的领导力。跳出时空的束缚,打开视野,纵观世界、放眼历史,哪位卓越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最能够打动你?从他们的成败中能够得到哪些经验和教训?
《领导力通识课》通过浸透领导力经典,从卓越的领导者、经典的领导力理论中汲取丰富的领导力养分,与实用易懂的实践指导结合,对不同情境下组成领导力的核心能力进行详述,帮助领导者内外兼修,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领导、管理工作实践。例如,书中提到了自恋型人格的悲剧英雄——项羽。
在中国历史人物中,项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位英雄人物。在著名的巨鹿之战中,他率军5万同秦末名将章邯、王离所率 40 万秦军主力对抗,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领军士用决心与必胜的勇气击溃了秦军。救援巨鹿的数十路诸侯军队,无不惊骇于项羽之骁勇。
项羽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如重视道义、有尊严、自信等,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歌颂了项羽的英雄之举。从历史角度来看,项羽的失败昭示着人心的背离,意味着贵族和分封制度的没落,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从领导者个人角度来剖析,为什么刘邦得到萧何、韩信、彭越等人的鼎力支持,而项羽的亲信,像英布、周殷等人都纷纷背叛?这与项羽自满、残暴、虚荣、多疑等个人特质及其背后的自恋型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恋是一把双刃剑。从巨鹿之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位大胆、不计后果的将领,极端渴望得到最高权力、最令人敬畏的地位。但自恋也会引发独裁领导风格,自恋型人格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自恃功高、刚愎自用,对下属和同僚的建议不屑一顾,办事习惯于凭一己之力,而不是充分发挥和调动众人的才能。刘邦在夺得天下后,曾在洛阳宫中置办酒宴,询问所有的诸侯和将领自己为什么能够得到天下,项羽为什么会失去天下。自恋型人格导致项羽成为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英雄,而不是称职的领导者。
理解核心领导力,内外兼修
《孙子兵法》中提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领导者有必要了解基本情绪,以便在各种挑战中有效应对并加以运用。美国心理学家西尔万·汤姆金斯(Silvan Tomkins)和卡罗尔·伊扎德(Carroll Izard)在 20 世纪 60年代提出,情绪并不是伴随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
而沟通的关键,在于情绪。无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工作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对工作的促进大有帮助。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雄才大略,能名留青史,而有的人却默默无闻,很快在历史的洪流中湮灭?从文学巨著中对伟人的独特个性的洞察和探究,到使用心理学工具对商界和更广泛领域领导者性格与动机的测试与剖析,对领导者特质的关注代表着人们对领导力的最初好奇和本能追逐。
《领导力通识课》围绕“领导力是什么”“怎样成为卓越领导者”等关键问题,阐释了领导力各理论流派,提供了领导力提升的工具与方法,从沟通、创新、变革、发展等层面论述了具体情景中的领导力提升方案。全书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每讲独立成篇,后附思考题及推荐拓展阅读书目,供读者结合自身经验与学习需求进一步深入探索。(本网记者)
- 《领导力通识课》出版2023-11-24